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安全、快速、便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支持超过1000种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

24h 交易量
$8.5B
用户
15M+
币种
1000+

虚拟币被骗了能不能报案:维权途径与法律考量

在虚拟货币市场的热潮下,与之相伴的诈骗现象层出不穷,让许多投资者遭受财产损失。当不幸遭遇虚拟币诈骗,报案成为追回损失、维护权益的关键一步。

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等,一律严格禁止,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为打击虚拟币诈骗犯罪奠定了法律基础。从实际案例来看,虚拟币诈骗形式多样。有些诈骗团伙以投资虚拟币可获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之后却携款潜逃;还有的通过操纵虚拟币交易平台,制造虚假交易数据,诱导投资者高买低卖,骗取钱财。例如,靖边县公安局在 2024 年 7 月 27 日成功破获一起投资虚拟币诈骗案。受害人王某于 7 月 16 日报警称,自己在网上被人以投资虚拟币的方式诈骗人民币 41 万元。接警后,刑侦大队迅速展开侦查,通过分析研判、走访调查,最终确定并抓获了 4 名犯罪嫌疑人。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公安机关有能力、有决心打击虚拟币诈骗犯罪,报案是可行且有效的维权方式。

一旦发现自己在虚拟币交易中被骗,务必第一时间报案。在报案时,要尽可能详细地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如与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其中可能包含对方的诈骗话术、承诺内容以及诱导投资的信息;交易记录则能清晰显示资金流向,包括投资金额、转账时间、虚拟币交易的具体操作等,这些都是追踪资金去向、锁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线索;还有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无论是手机号码、社交账号还是邮箱等,都有助于警方开展调查。

从法律角度而言,虚拟货币虽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基本认可其具有相应的财产属性。民事领域判例普遍认为虚拟货币在占有上具有排他性、可控性与流通性等特点,类似虚拟商品,应受法律保护。刑事领域,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案例也明确虚拟货币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物。这意味着,诈骗虚拟货币的行为同样触犯了法律,警方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运用技术手段追踪资金流向,调查诈骗团伙的组织架构和活动轨迹。若涉及跨境犯罪,还会通过国际司法协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执法部门合作,共同打击犯罪行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虚拟货币交易的特殊性,如交易的匿名性、去中心化以及部分交易平台位于境外等,使得案件侦破和资金追回存在一定难度。虚拟货币交易往往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交易信息虽然记录在链上,但交易者的真实身份可能难以直接确定。部分虚拟币交易平台在境外,扣押虚拟货币可能需要境外平台配合,这增加了司法追踪和扣押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报案无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司法合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虚拟币诈骗案件得以侦破,受害者的损失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挽回。

虚拟币被骗后完全可以报案,这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途径。投资者在参与虚拟货币交易时,应保持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旦遭遇诈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积极配合调查,争取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加密货币知识学院

从新手到专家,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