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安全、快速、便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支持超过1000种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

24h 交易量
$8.5B
用户
15M+
币种
1000+

网络挖矿违法吗?深度剖析与法律解读

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挖矿作为获取虚拟货币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其合法性问题一直迷雾重重,亟待厘清。

从本质上讲,网络挖矿是利用计算机运算能力,依据特定算法来解决复杂数学难题,以此参与虚拟货币生成与交易验证过程,并获取虚拟货币奖励。在这个看似技术驱动的过程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复杂问题。

我国已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缺乏法偿性与强制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应也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虚拟货币 “挖矿” 行为消耗大量能源,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带动作用有限,且在生产、交易环节衍生出诸多风险,如扰乱金融秩序、成为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甚至存在国有单位职工利用公共资源谋利的情况。为整治乱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将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淘汰类” 目录,采取措施全面整治。

从法律层面来看,网络挖矿违反了多项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挖矿行为的高能耗显然与之相悖。《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18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也对使用淘汰名录中的技术、工艺、设备等作出了禁止性规定,虚拟货币 “挖矿” 所依赖的专用 “矿机” 及相关技术恰在此列。

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也屡见不鲜。例如,嘉禾县人民法院审理的 “挖矿” 设备合同纠纷案,法院认定案涉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福田法院也曾判决,通过网络租赁 “矿机” 获取虚拟货币的行为,实质是投资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

由此可见,在我国,网络挖矿行为已被明确界定为违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参与其中不仅面临法律制裁风险,如设备被没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停业整顿甚至刑事处罚,还会因虚拟货币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与波动性,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因此,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公众应远离网络挖矿活动。

加密货币知识学院

从新手到专家,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